樂器名稱:云鑼結構組成:云鑼由大小相同,而厚度,音高存在區別的若干銅制小鑼組成。這些小鑼以音樂次序懸掛于木架上,每一個小鑼都由3根繩吊在木架的方框中。云鑼的演奏方法與中國鑼類似,用小槌擊奏,其常見編制為十個一組,也有十四個一組和二十四個一組的大型云鑼。
樂器名稱:編鐘結構組成:編鐘由若干大小不同的“鐘”組成,每一個鐘體上都飾有簡 單的獸面,內腔是空的。編鐘的編制有許多種類,東周時期的 編鐘以九枚一組的居多;較大的編制以曾侯乙編鐘(曾侯乙墓 出土的編鐘)為代表,共計六十四枚,分三層懸掛。
樂器名稱:揚琴介紹結構組成:結構較為復雜。最常見的“401”型揚琴由琴身(包括前梆、后梆、 左琴頭、右琴頭、底板和共鳴箱)、琴弦系統(包括山口、滾板、 調音滾軸和琴弦)和琴鍵(擊弦用的長桿)三大部分構成。
樂器名稱:鈸(Cymbals)結構組成:鈸身為一對銅制的草帽狀圓片,對扣在一起像一個梭子。鈸身的兩個部分各系有一條鈸巾,演奏者須取站姿,用雙手通過鈸巾持住鈸身,使鈸身的兩部分碰撞發音。
樂器名稱:砂槌(Maracas)結構組成:由內裝干籽的葫蘆加上一個木制手柄組成。 大小及形狀都沒有固定的規格,通常 成對使用。演奏時用手持手柄搖動發音。
鈴鼓(Tambourine)結構組成:由鼓框(一圈鼓框上開有若干長條型孔,每個孔中安裝有一對小鈸;有的鈴鼓還在一圈鼓框上懸掛幾個 銅鈴)和鼓皮兩部分組成。
結構組成:鑼身為一圓型弧面,多用銅制結構,其四周 以本身邊框固定;鑼棰為一木棰。鑼身大小有多種規格,小型鑼在演奏時用左手提鑼身, 右手拿棰擊鑼;大型鑼則須懸掛于鑼架上演奏。 樂器特色:屬于金屬體鳴樂器,無固定音高。其音響低沉、宏亮而強烈,余音悠長持久。通常,鑼聲用于 表現一種緊張的氣氛和不祥的預
樂器特色:屬于金屬體鳴樂器族,無固定音高??砂l出銀鈴般的顫音,為整個樂隊增加一種特殊的色彩, 其點綴作用十分明顯。它還能奏出各種 節奏花樣和連續而迅速的震音,盡管音量 微弱,但這種美妙的感覺仍可回蕩在整個樂隊 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