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明確切分音的概念,我們應首先明確"拍位"的概念。 所謂拍位,是指一拍之中強弱關系的次序。其基本情況可以描述為下面兩種情形:1.當一拍劃分為均等的兩個部分時,第一部分所處的位置為"強位";第二部分所處的位置為"弱位"(類似二拍子中第一、第二拍所處的強弱位置)。
用指揮的方法,將各種拍子中所包含的各"拍"用圖形的方式加以描述,即為指揮圖式。應該說,指揮圖式是拍子的外化形式。 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和六拍子的指揮圖式是最常見的指揮圖式,也是我們練習拍子或練習指揮的基礎。
音樂中,節奏和節拍是兩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概念。我們之所以常常將節奏和節拍放在一起討論,是因為節奏和節拍分別表現了音樂律動中的兩個最明顯或最本質的關系,即節奏表現出了音樂律動的長短關系;節拍表現出了音樂律動的強弱關系
音符的時值劃分,是記譜法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對于由不同劃分方法所帶來的結果的認識和把握,是我們正確運用記譜法的基礎。音符的時值劃分主要包括基本劃分與特殊劃分兩種情形。
音樂中,音高是指音的高度。換句話說,音高就是指音的高低。音樂生活中為了明確某一樂音的高度,或說明某個音與另一個音之間的距離、關系等等,都常常會遇到"音高"這個概念或術語。
延長記號: 將上面的延長記號記寫在音符(或休止符)的上方或下方,表示該音符(或該休止符)的時值可以作任意延長。如果將延長記號記寫在小節線的上方,則表示該小節線前后兩個小節之間,需要作短暫的、時值不確定的休止。
簡譜作為一種獨特的記譜法體系,在記錄音的高低和長短方法上,是與五線譜大不相同的。一方面,在表現音的高低時,并不像五線譜一樣直觀地反映在音符所處的位置高低上,而是反映在所使用的阿拉伯數字的大小上。數字大音就高,反之則低。此外,也還反映在音符上方、下方加"點"與否,以及加"點"的多寡上。音符上方加"點"
五線譜是用五條平行橫線來記錄音高的。這五條線和線與線之間所夾的空間各有自己固定的名稱。如: 將音符記寫在線上或問上,就表示一定的音高。而且,位置越高音就越高,位置越低音就越低。比如,第一線上的音就比第一間上的低;第五線上的音就比第四間上的高。 不過,五線譜的五條線和四個間,加起來總共只能記寫九個
音樂中,音響的暫時間斷(即音樂不發聲的一段時間)稱為"休止"。記錄這段休止時值長短的符號稱為休止符。 在五線譜和簡譜中,常見的休止符均包括全休止符、二分休止符、四分休止符、八分休止符、十六分休止符和三十二分休止符等等。它們的寫法及休止時值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