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與調的關系有遠近之別。調關系的遠近,主要取決于兩調之間共同音、共同和弦的多少。兩調的共同音、共同和弦越多,關系越近;反之,則越遠。關系較近的調色彩對比自然而平和;關系較遠的調色彩對比突出而鮮明。
中國傳統調式與大、小調式在旋律進行上有明顯差異。要明確一首民族樂曲的調,可從以下幾方面人手: (1)視唱(或聽)并分析樂曲的旋法,是否以三音組進行作為音調特點,明確其大的類別是屬于大、小調式還是五聲性調式
以五聲調式為基礎,增加調式音級的,即構成七聲調式。 在五聲性調式體系中,官、商、角、徵、羽五個音是正音(又稱正聲)。 若要擴大五聲調式,必須增加其他音級,這些增加的音級都稱為"偏音"(又稱變聲)。偏音有四個:清角(角音上方小二度音)、變宮(主音下方tb-度音)、變徵(徵音下方小二度音)、閏(羽音
五聲調式的五個音是按純五度關系產生的,如以C為起音,即為C-G-D-A-E。以五個音中的任何一個音級為主音,可以構成五種不同排列形式的五聲音階,而五種音階的共同特征是各音之間沒有半音。
五聲性調式體系是在人類長期的音樂實踐中逐漸形成的。從二聲音列到三聲音列,又從三聲音列到四聲音列再到五聲音列,五聲性調式的發展經歷了這樣由簡到復的漫長進化的歷程。五聲調式作為最古老的調式之一,約在公元前2000年就開始應用。五聲調式并非中國所獨有,印度、日本、朝鮮的傳統音樂,遠東、非洲以及歐美部分地區
如何識別大、小調式 大、小調體系內的調式有六種之多,在實際音樂作品中,這些調式的各音也很少以音階形式出現。那么,我們如何對姿態萬千的具體作品進行調式判斷呢?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在一個八度內包含有十二個高度不同的音,這十"音都.作為任何調式的主音說,同一種調式可以在十二個不同的高度演奏或演唱。那么,怎么標記和識別不同高度的各種調式呢?用一種能直接表示調的主音高度的符號,即調號。
小調式也由七個音級組成,調式的穩定音級與大調相同,也是工、Ⅲ、V級,但主三和弦為小三和弦。因此具有暗淡柔和的色彩,適于表現含蓄、憂郁等音樂情緒。 小調式的主音也是l級,但與大調不同的是,它在首調唱名法中唱作la。小調式的調名同樣根據主音音名來確定,調名中的字母常用小寫字母,如a小調,b小調,f小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