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調和小調,是西方音樂廣泛使用的調式。自17世紀末,大小調理論被確立以來,已逐步形成了在自然大、小調基礎上發展而成的和聲調式、旋律調式;在C大調基礎上,按照五度循環規律,構成了各種升號調、降號調;在十二平均律范疇內,形成了等音調、半音音階等一整套完整的理論體系。大調和小調是總稱,它們分別包括自然大調
過去有人把調、調式、音階與調性等名詞混為一談。甚至有人將"調式"或"調性"合為一體,謂之"調式調性"。這種情況的發生,主要源于在過去出版的音樂書籍中(特別是譯文書籍),這些概念被交叉地用以表達不同的含義。事實上,這幾個術語既密切關聯又各具獨自的意義。我們應該明確它們各自的內涵,避免亂用或替代使用現象
傳統概念的和弦,是Cl度音程的疊置為基本結構的。19世紀晚期起,音樂創作中和弦的結構日趨紛繁復雜。譬如以三度音程作高度疊置的高疊和弦,各種非三度疊置的和弦,以及由五聲音階中各音疊置而成的五聲縱合性和弦等。20世紀初開始,出現了由小于三度音程、相毗鄰的音構成的和音,稱為音簇(也叫音叢、音塊)。
一個不同的樂音并以大、小三度音程疊置而構成的和弦,稱之為三和弦。 三度疊置的和弦,處于和弦最下方的音稱為根音。根音上方三度音稱為三音,根音上方五度音稱為五音。
將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樂音,依照一定的原則組合起來,即構成和弦。和弦是多聲部音樂的基本材料。 和弦中各音如果同時發響,則稱為柱式和弦,如果和弦各音先后奏出,則稱為分解和弦。
調式與調性是音樂的重要表現要素,也是樂理學習中的難點所在,在基本樂理}這門學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內容都很重要,相關的概念也非常多,而且各知識點之間相互關聯。但相}比之下,重中之重包括兩點:一是調號,二是調式音階。
和弦是多聲部音樂縱向結合的重要材料,因而必須熟練掌握其構造原理與多科結構形式,這對于今后深入學習其他音樂技術理論尤其重要。 通過本章的學習,要求學生能夠快速地判斷各種結構形式的和弦,準確地構感各種三和弦、七和弦及它們的轉位形式。
音程的概念中主要應該了解兩個音之間的關系,這種關系不僅僅只體現在音高距離,即音程的性質上,還包括色彩、緊張度、調式、調性意義等。 音程的構成是真正掌握并運用音程的基礎,特別是構成基本音級中的自然音程,對其性質、協和度等作適當背記,是十分重要的。同時,書面練習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要達到相當熟練規范的程
1 音符與休止符是記錄音樂音的高低和長短的符號。本節應弄清的重難點包括音1符的概念;五線譜、簡譜的音符及休止符的名稱、意義與相互關系;各種音符與休1止符的規范寫法等基本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