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亞位于亞洲、大洋洲之間,是人類的走廊,因此造成人種的復雜性和異彩紛呈的文化成分。印度尼西亞最具代表性的舞蹈是巴厘島舞蹈。 印度尼西亞舞蹈特點是:兩腿半蹲、一腳持重心,不塌腰,身體保持正直,頭部端正,面向斜前方,眼睛向下視,舞蹈動作多取自對動物的模仿。
默斯·堪寧漢的舞蹈技術特點表現為"機遇編舞法",這是他研究中國《易經》,再加之長期舞臺實踐之后形成的。"堪寧漢舞蹈技術"是當今美國現代舞三大訓練體系之一。
多麗絲·韓芙麗認真研究地心引力的作用,創作出獨特的倒地—爬起的動作理論和訓練體系。她的舞蹈注重呼吸的推動作用,并善于解放舞者的肢體和調動舞者的創造力,在創作上較少采用戲劇性的故事情節,而采用更多的抽象概括的動作去喚起演員與觀眾的情緒。
瑪莎·格蕾姆是美國舞蹈藝術生命最長,舞蹈作品最多的舞臺藝術家。她的舞蹈與呼吸以脊椎的訓練、表現力以及肌肉的收縮—放松為其特征,對自己的身體與舞蹈的關系進行了深入細致的探討。"格蕾姆舞蹈技術"是當代美國現代舞三大訓練體系之一,也是世界范圍內流傳最廣的現代舞體系。
瑪麗·魏格曼是德國現代舞蹈家,曾是達爾克羅茲和拉班的學生。她發展創造出稱作"純粹舞蹈"或稱作"表現主義的舞蹈"。這種舞蹈在于對肌肉沖動的漲落、松弛緊張動作的本質的探討,是一種極為主觀的、感性的、通過動作表現舞蹈家感情的現代舞。
依莎多拉·鄧肯。她的舞蹈具有希臘美女式的高貴氣質和舞姿優雅、性格奔放等特點。她的創作理論是:從詩歌、交響樂中獲取靈感,從自然界中尋找舞蹈表現的素材。鄧肯講究動作與自然節奏相結合的舞蹈思想對后人影響很大;
19世紀末,西方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工業革命之后,資本主義制度的腐朽性引起了各國先進知識分子的痛斥與批判,其中馬克思號召無產者團結起來,共同推翻資本主義腐朽制度,建立更為科學的社會主義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