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堂歌舞盛行的歷史文化背景下,音樂家黎錦暉先生獨辟蹊徑創編了許多符合少年兒童生理、心理健康發育的歌舞藝術,其中有:《麻雀與小孩》、《葡萄仙子》、《月明之夜》、《小小畫家》、《三只蝴蝶》、《小羊救母》、《最后的勝利》等12部兒童歌舞劇,這些歌舞劇思想內容健康進步,反映了時代精神,深受全國各地廣大師生
中國社會發展到近代,古老的舞蹈文化發生了突變,西方列強對中國咄咄逼人的侵略,使中國有識之士奮起反抗發起救國救亡運動。伴隨著國民的洋務實踐,教育救國等,中國傳統舞蹈文化也開始自覺吐故納新,以外來的新鮮養分完善自己的再生機制。西方的芭蕾舞、現代舞、交際舞,以及各國民族民間舞蹈的活動,使國民大開眼界。自此
戲曲舞蹈是因戲曲藝術中演員的唱念詞不足以將人物的思想感情淋漓盡致表現出來而產生的一種新的藝術表現樣式,它是戲曲藝術從產生到發展成熟當中,經過量變、漸變而形成的,是一種相對獨立的藝術表現手段。在其形成過程中,各種流派的戲曲大師都為此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功績。如歐陽予倩,在《百花獻壽》中編排了輕盈優美的長綢
中國傳統舞蹈文化是一個生生不息的不斷發展變化的過程,古代漢、唐的輝煌燦爛的舞蹈文化到了宋明以后,逐漸量變,融入新興藝術戲曲之中,成為綜合藝術品種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也就是說,中國傳統舞蹈在近現代、當代是融入戲曲藝術中得到繼承與發展的。
中國近現代、當代舞蹈史指的是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以來的這一段歷史時期的舞蹈。中國近現代、當代歷史是社會發生急劇變化的歷史時期,它包含中國人民從屈辱到抗爭直至站立起來的奮斗歷程。在這一特殊的歷史時期內,中國的傳統舞蹈和民間舞蹈死而復生,重新煥發生命活力,在各項文化運動、革命戰爭、社會主義建設運動中發
巴西占南美面積一半,是拉丁美洲惟一講葡萄牙語的國家。巴西在未被葡萄牙征服之前,是以美洲印第安人的音樂舞蹈為主,其舞蹈活躍、熱情,與其美麗的自然景色一樣。外來殖民者占領巴西之后,巴西音樂舞蹈發生了變化,歐洲、非洲的音樂舞蹈融入巴西的音樂舞蹈之中。
西班牙舞蹈講究動作造型的優美,手持響板擊出復雜多變、起伏有致的節奏,具有強烈的煽動性。舞蹈由兩人對跳,雙方距離很近,但身體不接觸,動作帶有挑逗性,用眼神、形態和姿勢表現男女人物之間的情感變化。16世紀,西班牙占領拉丁美洲之后,將本國藝術帶入新的天地,它與印第安人、黑人舞蹈以及歐洲其他國家的藝術混血,